中国煤化工网

高级搜索 
您的位置: 首页 > 化工下载
  • 1970-01-01 管壳式混合蒸气冷凝器换热面积的校核计算
  • 通过数学模型描述了冷凝过程的传热与传质机理;并利用简便设计法原理分过热段和饱和段对管壳式混合蒸气冷凝器进行了换热面积的校核计算。由计算实例对其计算精度和有效性做了验证,同时指出了换热面积随冷凝过程的变化规律。<BR>
  • 1970-01-01 多聚甲醛和异丁醛合成2,2一二甲 基一3一羟基丙醛的工艺研究
  • 针对采用甲醛水溶液合成新戊二醇传统工艺过程废水排放和副反应多等缺点,提出采用异丁醛(IBD)和多聚甲醛(PFA)在三乙胺(TEA)催化下制备新戊二醇(N PG)的中间产物2,2一二甲基一3一羟基丙醛(HPA) 的新方法。考察了溶剂及溶剂含量、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HPA收率的影响,以及催化
  • 1970-01-01 氟硅酸产量偏低原因分析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 分析了磷酸装置副产品氟硅酸产量偏低的原因。通过采取调整工艺参数井加强对设备的堆护与保养,使氟硅酸产量由每月260—280t提高至350~380t。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减轻了氟的污染。 <BR>
  • 1970-01-01 锅炉的氧腐蚀及对策
  • 锅炉的氧腐蚀是造成锅炉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消除锅炉的氧腐蚀,对锅炉的安全正常运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1970-01-01 多元醇法制备纳米Fe3O4的研究
  • 为了研究液相多元醇法制备金属纳米粒子,以氯化亚铁为前驱物1,2-丙二醇为还原剂,意外获得了FeO纳米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标定了获得样品的物相为面心立方结构的FeO,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样品的形貌,其颗粒形貌为球形,大小为50—70nm。根据标准状态下氧化一还原反应的电池电动势研究了反应
  • 1970-01-01 富集均三甲苯塔的模拟与优化
  • 在满足工艺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富集均三甲苯塔模拟与优化给出最佳操作条件,用于指导实际操作和设备改造,优化生产参数。 
  • 1970-01-01 锅炉面式减温器裂纹的分析与对策
  • 对锅炉面式减温器的损坏事故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其损坏主要是由于面式减温器的工作温度经常发生较频繁的波动,使其经常承受热应力的作用,经过一定时间造成材质疲劳而产生裂纹。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及纠正的措施。 <BR>
  • 1970-01-01 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精馏过程节能工艺研究
  • 为了开发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分离的节能流程,采用热平衡法和有效能分析法,对MDI精馏过程进行节能研究,从单个换热过程到整个系统分3个步骤进行改进。首先改变脱光气塔和减压脱溶剂塔的用能品位,节省高品位热源;然后通过回收各个子系统的冷凝热和冷却热,实现单元内部的能量再利用;最
  • 1970-01-01 干法烟气脱硫技术的进展及其应用分析
  • 对国内外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几种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分别进行了介绍,分析了这些脱硫技术的脱硫机理、特点及其实际应用情况,重点分析了活性半焦烟气脱硫技术的机理及其应用。 
  • 1970-01-01 含锡催化剂在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 综述了近年来含锡催化剂在Baeyer—Villiger反应(酮转化为相应的酯或内酯的反应)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Sn一口沸石、Sn—MCM一41、水滑石负载锡、坡缕石负载锡等非均相催化剂及锡的全氟化辛烷磺酰胺配合物、苯胺和苯甲醇取代的有机锡配合物等均相催化剂。由于非均相催化剂能回
  • 1970-01-01 二苯甲酮的制备工艺
  • 介绍了二苯甲酮的性质,并比较了其几种制备方法,认为低压法为较佳工艺路线。 
  • 1970-01-01 高纯二氧化钛制备工艺研究
  • 采用TiCh草酸法和TiCh水解法制备高纯二氧化钛,比较不同条件下的产品质量,找出最佳生产方案。 
  • 1970-01-01 合成弛放气氨回收改造总结
  •   针对合成弛放气原放空位置的不足进行改造,降低了氨损失,液氨槽压力得到了平稳控制,生产操作环境大大改善,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 1970-01-01 高岭土改性及其在FCC催化剂中的应用
  • 阐述了高岭土资源概况、高岭土改性技术现状以及改性高岭土在催化裂化催化剂中的应用,为高岭土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开发具有独特功能的催化裂化催化剂提供新的思路。 
  • 1970-01-01 合成钼钒磷杂多酸的新方法及其催化性能
  • 通过反应含化学计量的MoO3、V2O5和H3Po4的混合液,开发了一种环境友好制备钼钒磷杂多酸H3+PMol2.V040.xH20(PMoV,n=l~3)的方法。通过ICP元素分析,TG、XRD和瓜等表征,证明钒原子取代钼进入了杂多酸的Keggin骨架。在以冰 乙酸和乙腈的混合物为溶剂,双氧水为氧化剂,催化苯羟基化制取苯酚的反应
  • 1970-01-01 二元醇双琥珀酸双酯磺酸钠(GMI一02)的合成
  • 采用1,4-丁二醇、马来酸酐、月桂醇为主要原料和环境友好的工艺路线,合成了一种易降解的双子(Gemini)表面活性剂一一二元醇双琥珀酸双酯磺酸钠 (GMI一02)对各步合成条件采用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得出各步反应的优化工艺条件酯化反应I,配比为n(1,4-丁二醇), (马来酸酐)=12.15,反应时间2h,催
  • 1970-01-01 高吸盐水型树脂的合成及其影响因素
  • 以(NH4)2S2O8 和NaS03为氧化还原引发剂,采用水溶液法合成了丙烯酸钠一丙烯酰胺一疏水单体共聚高吸水性树脂。研究了单体聚合浓度、单体含量及引发剂用量等对共聚高吸水树脂吸水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单体聚合浓度为30%,丙烯酰胺、丙烯酸与疏水单体的质量比为6.7:9l,丙烯酸中和度80%,引发
  • 1970-01-01 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工艺条件研究
  • 研究了三相床反应器中合成气一步法制二甲醚的工艺务件。催化剂是由甲醇合成催化剂与甲醇脱水催化剂均匀混合组成的双功能催化剂。在温度220~265℃、压力4-5MPa、空速1—2ii(g.h)的务件下,分别考察了温度、压力和空速对二甲醚合成反应中CO转化率及二甲醚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上迷
  • 1970-01-01 反渗透系统中膜元件位置优化的模型及算法
  • ; 分析了反渗透膜元件的产水量、透盐率及膜压降三项指标的离散性,提出了膜元件在系统流程中安装位置优化的数学模型及其O-1整数规划算法,实例计算了不同性能膜元件排列方式的系统运行效果。 <BR>
  • 1970-01-01 防止第一换热器堵的技改方案
  • 原工艺过程中酚水洗涤煤气所产生的杂质导致第一换热器堵,通过技改, 采用旋风除尘器装置工艺,解决粗煤气中的杂质,从而达到保护催化剂的作用。 
  • 1970-01-01 环流循环除尘系统分离柱内旋风流场的基本分析
  • 环流循环除尘系统是旋风分离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突破,它成功地解决了用旋风分离器高效捕集亚微米粉尘(≤2)的问题,同时还具有压降低、操作弹性大等优点。而分离柱作为环流循环除尘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分离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分离柱内部流场进行系统的研究十分必要。文章从柱坐
关于中国煤化工网 - 广告服务 - 隐私条款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