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01-01
簿层色谱法研究乙酰丙酸脂溴化反应
- : 用薄层色谱法监测溴素澳化乙酰丙酸乙酯生成3一溴乙酰丙酸乙酯的反应过程,优化了反应条件,方法简单,快速,准确。
-
1970-01-01
大型甲醇装置中几种常用脱硫方法
- 脱硫方法的选择是目前甲醇项目脱硫技术的主要内容之一。对目前在用的较有发展前景的几种脱硫方法进行了比较,为大型甲醇项目脱硫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
-
1970-01-01
不同造粒核芯的包膜控释肥的性能及肥效研究
- 土柱淋溶试验表明,油冷造粒包膜控释肥l6d时的氯素累积溶出率低于转鼓造粒核芯控释肥大约为21.2%。电镜观察表明,油冷造粒工艺制得的复肥颗粒外表面比转鼓造粗工艺制得的复肥光滑,且前者核芯紧实度优于后者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在等养分条件下。施油冷造粒包膜控释肥处理的花椰莱长势、产量
-
1970-01-01
袋式除尘器的发展及其在高温条件下的应用
- 介绍了袋式除尘器的发展概况及其在高温条件下应用时所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重点介绍了耐高温滤料的应用,展望了袋式除尘器在国内的发展前景。
-
1970-01-01
常温精脱硫和脱氢技术在 C O 2 汽提法尿素生产中的应用
- 介绍了常温精脱硫技术和脱氢技术在CO汽提法尿素生产中的运行效果。通过增设常温精脱硫装置不仅有效地保护了脱氢催化剂,而且降低了尿素设备的腐蚀;通过增加脱氢技术不仅提高了尿素转化率,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形成爆炸性气体,同时减轻了低压系统的负担,起到了安全、节能的作用。 <BR>
-
1970-01-01
单质碘催化合成丁酸正戊酯
- 首次以单质碘为多相催化剂,通过正丁酸和正戊醇反应合成了丁酸正戊酯,并探讨了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单质碘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91.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3.0%,反应时间为7 5min,反应温度为125~135℃, 酯收率可达98.7%。 <BR>
-
1970-01-01
单质碘催化合成丁酸正戊酯
- 首次以单质碘为多相催化剂,通过正丁酸和正戊醇反应合成了丁酸正戊酯,并探讨了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单质碘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91.0,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量的3.0%,反应时间为7 5min,反应温度为125~135℃, 酯收率可达98.7%。 <BR>
-
1970-01-01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成型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工)
- 在介绍发展现状、优良性能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对近年来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成型技术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了归纳综述。其成型技术分为2类加工和改性,其中加工技术中分为压制成型法、挤压成型法、注射成型法及其它加工方法4种,改性技术又可分为有机物共混改性、无机填料共混改性、聚合填充
-
1970-01-01
当代乙烯技术进展
- 对当前世界乙烯工业的生产技术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当前世界乙烯工业的主要专利技术进行了说明,详细介绍了ABBLummus、LINDE、KBR、S&W、TECHNIP公司各自的技术特点并进行了对比。文章对乙烯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我国乙烯工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一定参考。 <BR>
-
1970-01-01
超声波流量计测量火炬气
- 为解决测量火炬流量的难题,提出了用相关技术对其流量进行测量,克服了信号扰动的干扰,适合多组分及组分变化的气体测量,并可测极低及极高流速, 高精度,高可靠性,在化工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BR>
-
1970-01-01
低聚磷酸酯合成工艺研究
- 由三氯氧磷和2价酚及1价酚用小型装置生产与树脂相容性好阻燃性优,以二缩合体为主的低聚体。
-
1970-01-01
超细SiO2表面改性及在孔结构材料合成中的应用
- 从回收利用二氧化硅废料颗粒的角度出发,用硅烷类偶联剂对废料颗粒进行表面改性,并将其作为合成有序硅基孔结构材料的原料。傅里叶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激光光散射结果表明达到了改性目的。然后用TEM和SEM研究了晶化温度对硅基孔材料形态的影响,发现优化合成条件可以得到有序结构材料,为
-
1970-01-01
低水比乙苯脱氢制苯乙烯催化剂的开发
- 在铁系催化剂基础上通过引入活性助剂、选择性助剂、抗积炭助剂及创造条件促使铁钾形成KFe220晶相,开发出了能适应低水比条件下使用的催化剂1000h稳定性试验和催速老化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稳定性,强度高,可以应用于工业装置。 <BR>
-
1970-01-01
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作与研究
- 随着高分子材料阻燃技术的发展,新型无卤环保型阻燃剂和阻燃技术的应用研究日益受到关注,如纳米型阻燃剂、膨胀型阻燃剂、磷系阻燃剂、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等。就超细氢氧化镁阻燃剂的制作与阻燃性能做出研究。 <BR>
-
1970-01-01
电解质对TiO2和ZnO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利用P25型纳米TiO和共沉淀法制备的纳米ZnO粉体,在紫外灯(主波长36 5am)照射下,以罗丹明B(Rh—B)为目标降解物,研究催化剂用量、电解质(so4一、 C1一和NOr)对TiO和ZnO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影响。结果发现sO一促进光催化反应进行,cl一对反应有抑制作用,而NO;对反应无明显影响。 <BR>
-
1970-01-01
沉淀剂对甲烷在Ce0.9Fe0.1o2催化剂上催化燃烧反应的影响
- 分别以NH3-H2O和(NH)2CO3溶液或两者的混合溶液为沉淀剂制备了Ceo9Fe o.1O2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N2吸附一脱附和氢程序升温还原等方法对Ceo9FeO 2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Ceo.9Feo.102催化剂对甲烷催化燃烧反应的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沉淀剂对CeoFeoO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
-
1970-01-01
丁二烯副产物4一乙烯基环己烯的1,2一环氧化反应
- 研究了用碳酸钠调节反应体系的pH以30%(质量分数,下同)过氧乙酸为氧化剂,氧化4一乙烯基环己烯(4一VCH)合成4一乙烯基一1,2一环氧环己烷的情况。探讨了碳酸钠的添加方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过氧乙酸用量等因素对4一乙烯基一1,2一环氧环己烷收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在反应体系中
-
1970-01-01
催化柴油中压加氢装置掺炼焦化汽油可行性研究
- 石油三厂120万t/a催化柴油中压加氢装置设计原料催化柴油和焦化柴油比例为8614,为确保公司石脑油平衡,为企业灵活排产,挖掘装置潜力提供技术支持。就在小试装置模拟现有的装置操作条件,进行掺炼加工石油一厂焦化汽油的可行性进行了技术分析和简要总结。 <BR>
-
1970-01-01
丁硫醚在Oe.HZSM一5分子筛上的转化反应研究
- 开发可降硫的催化荆和助剂,既可以降低汽油中硫化物含量,又不损失汽 油收率、不降低汽油辛烷值已成为新的研究思路。作者以Ce改性的HZSM.5沸石为催化剂,在固定床微型反应器中研究了丁硫醚的催化转化反应。结果表明Ce改性后的HZSM.5对丁硫醚的脱除具有较高的活性厦稳定性;硫化氢的量得到
-
1970-01-01
对苯二乙酸的合成
- 以对苯二氯苄、氰化钠、氢氧化钠等主要原料经两步反应合成了对苯二乙酸,并对对苯二乙酸作了定性分析。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条件,总收率达8 5%。
-
1970-01-01
非硫磷有机钼与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抗氧协同作用
-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评价了非硫磷有机钼酸酯和亚甲基双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在聚廿烯烃合成润滑油中的抗氧化安定性。静态和动态DSC氧化试验结果表明,非硫磷有机钼酸酯与亚甲基双二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复合后,均可有效提高油品的氧化诱导时间和起始氧化温度,表现出了良好的高
-
1970-01-01
枸橼酸铋钾制备新工艺的研究
- 研究了以精铋为原料直接合成枸橼酸铋钾的新工艺,着重考察了合成温度、原料配比(K)/(Bi)、枸橼酸钾浓度对产物纯度的影响以及浓缩比和结晶乙醇用量y(乙醇)/V(母液))对Bi沉淀率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制备工艺条件。在合成温度为6O℃、(K)(Bi)为3.075、枸橼酸钾质量浓度为0.5mol/L、浓缩比为
-
1970-01-01
对氯苯甲醛中试技术研究
- 以氯气和对氯甲苯为主要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氯化生成对氯氯苄和对氯亚苄,对氯亚苄在催化荆作用下水解生成对氯苯甲醛。小试研究确定了催化剂的品种和反应时闻。并考察了催化剂的稳定性;中试通过氯化、提纯、水解、离心干燥和吸收5个工序。所得到的产品对氯苯甲醛量分数达到99.2%,收率93.
-
1970-01-01
废弃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磺化制取絮凝剂的实验研究
- 以废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为原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合成水溶性高分子聚合物聚苯乙烯磺酸钠(NaPSS)。对印染工业废水的混凝沉降试验表明NaPSS具有较强的助凝作用。令带正电荷的染料离子大量集结于NaPSS分子链周围而形成新的聚集体,这些聚集体在硫酸亚铁的作用下会进一步发生凝聚。其助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