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70-01-01
药物中间体乙酸苯酯的合成
- 以苯酚、乙酰氯为原料直接反应合成乙酸苯酯,探讨了各种因素对合成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n(c6H60)n(C2H3OC1)=l1.2,环己烷作溶剂,溶剂用量40mL(相对于0.15molCgt60),反应温度20℃、时间5h。在此条件 下,乙酸苯酯的产品收率达到95.55%,产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确认。 <B
-
1970-01-01
红茶中天然咖啡因的提取研究
- 以红茶为原料,用Soxhlet提取一升华法提取咖啡因,对使用质量分数95%乙醇和无水乙醇2种溶剂的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用无水乙醇提取的几乎没有产品,用95%乙醇提取得到大量白色针状晶体, 产率为0.84%。产物经熔点测定和红外光谱鉴定为咖啡因。Soxhlet提取一升华法能
-
1970-01-01
1,1,1,3一四氯丙烷氟化合成3,3,3一三氟丙烯研究进展
- 介绍了利用1,l,1,3~四氯丙烷(TCP)氟化合成3,3,3一三氟丙烯的研 究进展,比较了气相氟化法、液相氟化法和气固氟化法的研究概况和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气相工艺具有TCP的转化率高、TFP收率高、反应速率快、工艺流程短、三废 产生量少、易处理等优点,是一种适宜于产业化生产的路线。气相氟化催
-
1970-01-01
5一二乙氨甲基一6-甲基一2,4一二羟基嘧啶的合成
- 以6一甲基一2,4一二羟基嘧啶(6一MU)在无水乙醇中与甲醛和二乙胺反应,合成了5一二乙氨甲基一6一甲基一2,4一二羟基嘧啶。考察了影响反应收率的各种因素,确定了优化的反应条件,即n(6一Mu)n(二乙胺)n(CH20=1.02.02.0,反应溶剂无水乙醇,6-MU的投料量为0.02nol的情况下,溶剂量60mL,反应时间3h,
-
1970-01-01
季铵盐表面活性剂水溶液表面张力和胶束聚集数
- 通过体积滴定法测定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水溶液的表面张力。由此得到其临界胶束浓度(cmc),并且利用稳态荧光猝灭法测定胶柬聚集数Ⅳm,进一步说明 了此类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很明显的胶团化倾向。 <BR>
-
1970-01-01
ACES尿素装置洗涤回收系统爆炸原因分析及对策
- 分析了ACES尿素装置高压洗涤器和中压洗涤器易发生爆炸的原因,即在原始设计时,没有充分考虑原料CO2中爆炸性气体对装置安全的潜在威胁,爆炸性气体H2、CO等随原料cO进入系统,导致系统内中压洗涤器中爆炸性气体富集,多次发生爆炸现象。增加了1套脱氢装置,用以脱除原料CO中的爆炸性气体。实
-
1970-01-01
硫化促进剂CBS的合成
- 研究了采用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以硫化促进剂M、环己胺为原料,合成硫 化促进剂CBS(N一环己基一2一苯骈噻唑次磺酰胺)的,工艺条件,确定了最佳反应 条件n(促进剂M)n(环己胺)n(H202)=12.52.0,氧化反应温度(40±2)℃, 滴加时间1.5h。在此条件下,产品经红外光谱确认,收率达92%以上,纯度为99 %以上,熔点
-
1970-01-01
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催化剂研究进展
- 介绍了近年来二氧化碳催化加氢合成烃类、甲醇和甲酸过程使用的催化剂和助剂研究进展叙述了烃类合成的Fe基催化剂、各种助剂和载体及其作用,并比较 Fe基催化剂和其他催化剂对烃类产物分布的影响;甲醇合成的Cu基催化剂、ZnO栽体和各助剂对CO转化率和甲醇选择性的影响;甲酸合成中使用的
-
1970-01-01
氯代苯胺合成研究进展
- 叙述了近年来催化加氢还原法合成氯代苯胺的最新研究进展。化学还原法合成氯代苯胺由于其环境不友好等原因将逐渐被催化加氢还原法取代。但环境友好的催化加氢还原法却面临着选择性的挑战,通过添加脱卤抑制剂和改善催化剂性能2条途径可以解决催化加氢还原法中的选择性问题。认为通过
-
1970-01-01
三氟碘甲烷应用进展
- 介绍了三氟碘甲烷(F/C一1311)的特性和主要物性数据,叙述了FIC一131 l作为灭火剂和制冷剂组合物应用的最新进展。认为目前FIC一1311的应用广泛,在多种领域内应用表现性能优越,但要加快FIC一1311合成技术的研究,找到高效,经济的工业化制备方法。 <BR>
-
1970-01-01
氟硅酸钾制无水氟化氢的Aspen Plus模拟分析
- 基于ASPEN PLUS软件平台,对氟硅酸钾与硫酸反应制取无水氟化氢的工艺进行了模拟分析,根据氟硅酸钾与硫酸的反应条件及反应后混合气的分离条件,采用ELECNR TL物性方法及NRTL物性方法,确定出-3反应条件选取0.1MPa、200℃时氟硅酸钾的转化率达到98.60%。在模拟过程中考察了精馏塔塔板数、进
-
1970-01-01
水热处理温度对Zn—P/HZSM一5催化剂芳构化性能的影响
- 为了考察水热处理温度对HZSM一5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将催化剂进行不 同温度的水热处理试验。结果表明,水热处理能够提高Zn—P/ZSM一5沸石的稳定性,调变酸性和孔结构,并且随着水热处理温度的提高,沸石的总酸量下降,且强酸下降得更快,但高温对沸石结晶度有着较大的破坏作用。因而水热处理温度不
-
1970-01-01
功能化离子液体吸收SO2研究进展
- 介绍了离子液体的特点及功能化离子液体作为吸收SO的作用,叙述了醇胺类、胍盐类及其他离子液体在吸收S02方面的研究进展。功能化离子液体虽然表现 出了比其他SO吸收剂吸收方面的优势,但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实现工业化仍存在不同的问题。 <BR>
-
1970-01-01
酮连氮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 详细地介绍了制备酮连氯类化合物的水合肼法、Bayer法、过氧化氢法、空气催化氧化法,并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作了简要的评价。其中过氧化氢法是制备酮连氯类化合物最主要的方法,它消除了污染源,是一个绿色工艺。总结了酮连氮类化合物在医药、农药等领域的应用。 <BR>
-
1970-01-01
含氟杂环化合物合成新进展
- 基于砌块法在合成含氟杂环化合物中的重要性,介绍了近年来涉及利用三氟甲基作为合氟砌块合成含氟杂环化合物的研究进展。认为“一锅法”具有高效、高产率和易处理等优势,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BR>
-
1970-01-01
新型硅烷偶联剂研究进展
- 介绍了硅烷偶联剂的种类、结构及反应机理,叙述了有机硅过氧化物、官能团硅烷、长链烷基硅烷、二官能团的硅烷及MMCA新型高分子型偶联剂等研究现状, 认为我国应开发新型硅烷偶联剂,打破国外跨国公司长期统治国内外硅炕偶联剂市场的被动局面。 <BR>
-
1970-01-01
盐酸度洛西汀的合成研究进展(待续)
- 介绍了盐酸度洛西汀的特性和用途,叙述了近年来度洛西汀的13种合成方 法,并评述了其优缺点。指出所有这些路线的主要区别在于调整了中间体的合成 方法将不能利用的一中问体消旋,手性合成一中间体,一中间体制备盐酸度洛 西汀。并认为应在2013年盐酸度洛西汀的物质专利到期前开发出一条有
-
1970-01-01
水性聚氨酯一 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 综述水性聚氧酯一蒙脱土(WPU—MMT)纳米复合材料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其制备方法和力学性能的研究,同时介绍其表征手段与其他性能。WPU— MMT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目前仍处在实验阶段,需重点解决完全剥离MMT复合材料 的制备问题,研究改性方法与复合物性能之间的关系、MMT粒子与聚氨
-
1970-01-01
氢氟酸旋转反应炉的运行维护
- 介绍了氢氟酸旋转反应炉的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设计、使用方面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
1970-01-01
双膦胺配体氮原子上取代基的空间和电子效应对于乙烯四聚催化体系的影响
- 在乙酰丙酮铬、 甲基铝氧烷(MAO)、 配体三元催化体系中, 以乙烯为原料在高压下齐聚生成l一辛烯. 主要考察N原子上取代基不同的PNP配体对催化荆活性及l一辛烯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苯环取代基为3.5一二甲基的配体效果较理想, 其活性达到4990kg/(mol·h. 对l一辛烯选择性为72.31%。PNP配体
-
1970-01-01
生物柴油制备过程中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 叙述了管式和滴流床等传统反应器和膜反应器、微通道反应器、反应蒸馏反应器等新型反应器在生物柴油制备的应用和发展,并对反应器的应用前景做了评述和展望。认为改进的传统反应器和新型反应器在生物柴油生产中都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新型反应器仍需要解决一些基本的过程问题,如微通道
-
1970-01-01
乙烯氧化合成环氧乙烷管式反应器的模拟
- 针对装填乙烯氧化合成环氧乙烷银催化剂的管式固定床反应器,建立一维拟均相数学模型。通过模型计算值和工业实际操作数据的比较, 证明所建立的一维拟均相数学模型的可靠性。以银催化剂的宏观动力学为基准, 运用多目标优化反算出活性校正系数的值. 探讨了活性校正系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为
-
1970-01-01
合成一胸苷氢化反应中Raney Ni的优化
- 对合成一胸苷的加氢除溴Raney Ni催化剂进行通氢预处理,研究了各种条件活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活化时间为6h、活化和反应温度为2O℃、压力为 O.2MPa,经过活化的催化剂6次重复使用时仍具有较强的催化效果。对Ranev Ni催化剂进行通氢预处理,既可以提高收率,又抑制副反应的进行,并且增加
